增加停车场等便民设施 234座桥系桥下空间变废为宝:停车场设施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如何利用桥下空间等闲置空间为城市赋能成为一道新课题停车场设施 。近年来,交通部门在整治提升桥梁环境时,想到不少新招:利用桥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增加掉头车道、设置运动休闲空间等。7月5日,青年报记者从市交通委了解到,目前,已完成234座桥系的环境整治,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

桥下“灰空间”变身多功能空间

市交通会城市道路管理处副处长许国华介绍,自2024年起,市启动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印发《市桥下空间建设和使用技术导则》,以高标准推进兼具交通保障与生态景观功能的复合型城市空间建设,让桥下“灰空间”焕发新活力停车场设施

在交通功能优化方面,针对交通流量大的桥区,利用桥下空间增设掉头、左转车道等,提升通行效率;对慢行系统有待完善的区域,通过桥下空间改善慢行出行环境停车场设施 。“同时,我们结合周边停车需求,盘活桥下存量空间增加停车场和智慧停车设施,切实缓解停车难题。”

在景观打造上,中心城及重点桥系桥下拆除管理用房及护栏设置,以花池、花箱等实现通透美观,与邻近公园景观融合,并对闲置空间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让桥下成为市民漫步休憩的好去处停车场设施 。此外,对于有城市运行保障需求的,兼顾养护应急、公交及环卫功能,合理利用桥梁边角空间存放应急物资,助力城市平稳运行。

目前,已完成城市道路、公路、轨道交通234座桥系的环境整治,榴乡桥、通惠河匝道桥等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燕莎桥、黄康桥、北苑桥等重点桥系提升工程正在推进停车场设施

增加停车场等便民设施 北京234座桥系桥下空间变废为宝:停车场设施

莲芳桥“挖”出停车场和掉头车道

不少重点桥系处于城市繁华地带,交通较为拥堵,周边停车紧张停车场设施 。作为具有交通功能的桥梁,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增加交通功能,这在已早有实践,这一两年来,各区在“挖”出停车场的同时,还尝试增加车道。

莲芳桥位于石景山区,地处莲石东路快速路,紧邻五环路,交通流量大停车场设施 。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会道路设施科科长彭鹏介绍,经统计,其西进口高峰小时流量达816辆,掉头车辆达312辆,常因掉头车排队影响道路通行效率。“此前的掉头车道距离红绿灯非常近,红灯停了两三辆车之后,后面的车就无法通行,此次改造利用桥下空间,在桥下原有掉头口西侧开辟限高3米的掉头新通道,提前分流小型车辆,并实施借道左转,将西进口三车道拓展为四车道,大幅提升交通通行效率。”彭鹏说。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增的掉头车道旁,还“挖”出停车新资源停车场设施 。改造工程整合桥下闲置空间、环卫站点等,新增4处社会停车场,2300平方米的场地提供110余个停车位,未来还将推出居民停车错时共享服务,助力缓解停车难题。

增加停车场等便民设施 北京234座桥系桥下空间变废为宝:停车场设施

新首钢大桥桥下空间变身运动空间

莲芳桥再向西,新首钢大桥桥下空间也完成华丽变身停车场设施 。与常规改造不同,这处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的桥下空间,经功能重塑与生态升级,化身集运动、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活力港湾”。

在现场,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桥下空间充满运动元素,与冬奥公园打造的“大户外场”融为一体停车场设施 。现场,除了轮滑场等运动空间外,还设置了秋千架等适合小宝宝游玩的设置。因处在桥下,自带“顶棚”,即使在盛夏,这处运动港湾也格外凉爽。

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会市容环境科七级职员胡适介绍,改造前,首钢桥下存在绿化单一、斑秃严重、功能性设施缺失等问题;自发聚集的人群与无序的车辆交织,潜藏安全隐患停车场设施 。居民们对改善空间环境、丰富功能配套的呼声强烈。胡适说:“我们结合居民需要,建设非标球场等运动设施,满足大家休闲健身需求。”

文/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汪浩舟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hytytc.com/post/93.html

友情链接: